时间: 2025-05-17 08: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8:43:07
旱稻:旱稻是一种不需要长期浸泡在水田中生长的稻米品种。它适应于干旱或半干旱的土壤条件,通过自然降雨或灌溉来获取水分。旱稻的种植不需要传统水稻田的复杂灌溉系统,因此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旱稻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旱稻一词源自中文,“旱”指干旱,“稻”指稻米。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旱稻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更多样化的环境条件。
在一些水资源稀缺的地区,旱稻的种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它不仅减少了对于水资源的依赖,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旱稻可能让人联想到干旱的土地、坚韧的农民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在个人经历中,旱稻可能与旅行到农村地区或参与农业活动有关,体验种植和收获旱稻的过程,了解其对当地社区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旱稻可以被描绘为“沙漠中的绿洲”,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顽强。
旱稻的图像可能包括金黄色的稻田在阳光下闪耀,或是农民在干燥的土地上劳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或是农民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在不同文化中,旱稻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种植方式。例如,在印度,旱稻被称为“旱地稻”,而在非洲,它可能被称为“旱作稻”。
旱稻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农作物,还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旱稻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农业文化和社会发展。
1.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
2.
【稻】
(形声。从禾,舀(yǎo)声。本义:水稻)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职方氏》-其谷宜稻。 、 《诗·小雅·白华》-浸彼稻田。
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古以粘者为稻,不粘者为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