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7:03
“凶旱”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严重的干旱,即长时间的、导致严重后果的干旱现象。这种干旱通常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凶旱”常被用来象征灾难、困境或社会动荡。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直接用“凶旱”来形容某个地区遭遇的严重干旱情况。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农业科学中,“凶旱”则有更精确的定义和评估标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不同。例如,“大旱”可能更侧重于干旱的规模,而“旱灾”则强调干旱带来的灾害性后果。
“凶旱”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凶”和“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凶”常用来形容不吉利、灾难性的事物,而“旱”则是指干旱。随着时间的推移,“凶旱”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造成严重后果的干旱**。
在**传统文化中,凶旱往往被视为天灾,有时与政治腐败或社会不公相联系。在现代社会,凶旱的应对和管理成为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涉及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提到“凶旱”,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干涸的河流、枯萎的庄稼、焦渴的动物等画面,带来一种沉重、忧虑的情感反应。这种词汇在表达时往往带有警示和呼吁的意味。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某个地区遭遇凶旱,可能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计,如农作物减产导致收入减少,水资源短缺影响日常生活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凶旱”作为意象,表达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思考:
烈日炙烤大地, 河流干涸,田野枯黄, 凶旱之下,生命何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干涸的土地,裂开的河床,枯萎的植物。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沙的声音,或是人们在干旱中祈雨的呼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对严重干旱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severe drought”或“drought disaster”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通过对“凶旱”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类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和应对现实中的环境问题。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