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5:31
旱季:指一年中降雨量相对较少的时期,通常与湿润的雨季相对。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旱季可能持续数月,导致河流干涸、植被枯萎和水源短缺。
旱季一词源自汉语,由“旱”和“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旱”指干旱,“季”指季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征。
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旱季对农业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印度,旱季可能导致严重的粮食短缺和社会不稳定。在文化上,旱季可能被视为一个考验,人们通过节水和创新来适应这一时期。
旱季可能引起人们对资源稀缺、生存挑战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它也可能唤起对干旱地区生活条件的同情和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旱季可能意味着需要调整日常习惯,如减少洗澡次数、收集雨水或种植耐旱植物。例如,我曾经在一个旱季长达六个月的地区生活,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水资源。
诗歌: 在旱季的烈日下, 大地裂开了口, 渴望着雨水的滋润, 生命在等待中坚强。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旱季的描述和应对策略各不相同。例如,在西班牙语中,旱季被称为“estación seca”,而在非洲的一些语言中,可能有特定的词汇来描述这一现象。
旱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气候现象,还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使用,展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旱季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环境问题和社会挑战。
1.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
2.
【季】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同本义(与“老”相对)。
【引证】
《说文》-季,少称。 、 《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 《白虎通》-季者,幼也。 、 《诗·召南·采蘋》-有齐季女。 、 《明史·太祖本纪》-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组词】
季女、 季父、 季指、 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