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3:15
抚掌击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轻轻地拍手或敲击节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感到非常高兴或赞赏,以至于不自觉地做出拍手或敲击节拍的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抚掌击节 常用来描绘人物对艺术表演、诗歌朗诵或精彩演讲的赞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仍然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事的极度赞赏或兴奋。在专业领域,如音乐评论或戏剧评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观众对表演的反应。
同义词:拍手叫好、鼓掌称赞、赞叹不已 反义词: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冷眼旁观
抚掌击节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音乐和诗歌的赞赏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某事的极度赞赏。
在文化中,拍手和敲击节拍是一种常见的赞赏方式,尤其在艺术表演和诗歌朗诵中。抚掌击节 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愉悦和赞赏。它让我联想到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那种由衷的喜悦和兴奋。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音乐会上,当乐队演奏了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曲子时,我不禁抚掌击节,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月光洒满大地,
我抚掌击节,
为这宁静的夜,
为这无尽的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音乐会上,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手。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优美的旋律,让人不由自主地拍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lap along" 或 "applaud enthusiastical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事的赞赏和兴奋。
抚掌击节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赞赏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人们如何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魏略》:“王朗答太祖曰:‘承旨之日,~。’”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
3.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