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8:10
“东驰西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向东奔驰,向西攻击。基本含义是指行动迅速,四面出击,形容行动敏捷,多方面展开活动或攻击。
在文学作品中,“东驰西击”常用来形容军事行动的迅速和多变,如在古代战争描写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多个领域或项目上同时活跃,或者形容某人的生活忙碌而多变。在专业领域,如军事、体育或商业策略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策略的灵活性和多面性。
“东驰西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军事行动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非军事领域,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快速和多方向的活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行动迅速和策略灵活的赞赏。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多任务处理和高效能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活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充满活力和效率的场景。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灵活和积极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在多个项目和兴趣之间忙碌的状态,帮助我表达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驰西击的岁月,如风如电,不留痕迹,只留下奋斗的足迹。”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快速移动的影子或动态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急促的脚步声或战斗中的号角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t from all angles”或“multi-pronged approach”,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多面性和迅速行动的概念。
“东驰西击”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领域有其特定的应用,也在现代生活中体现了对高效和灵活性的追求。它是我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快速变化和多任务处理的情境。
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驰】
(形声。从马,也声。本义:车马疾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驰,大驱也。 、 《诗·唐风·山有枢》-弗驰弗驱。 、 《左传·宣公十二年》-车驰卒奔。 、 《孟子·滕文公上》-好驰马试剑。 、 《左传·昭公十七年》-啬夫驰。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