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7:15
应名点卯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应名”和“点卯”的结合。其中,“应名”指的是名义上或表面上应承某事,而“点卯”原指古代官府在早晨点名查验人员到岗情况。结合起来,这个成语形容某人只是名义上或表面上参与某事,实际上并不真正投入或负责。
在文学作品中,应名点卯 常用来讽刺那些只做表面功夫、不真正努力或负责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团队或活动中只是挂名,不实际参与。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组织中的“搭便车”现象。
同义词:挂名、虚应故事、敷衍塞责 反义词: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实干
应名点卯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的日常管理。在古代,官员需要在早晨点名查验下属是否到岗,这种点名的行为称为“点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成形容人只做表面功夫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干和责任心。应名点卯**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那些只做表面功夫、不真正投入的人的批评态度。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批评和不满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只说不做、不认真负责的人,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团队项目中应名点卯,从不真正参与,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应名点卯徒虚名,实干方能见真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会议室里,一个人坐在角落,看似在听,实际上心不在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强调这种表面上的轻松和不认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ting in face time”或“showing up just for the sake of it”,但这些表达没有应名点卯 这个成语那么精确和形象。
应名点卯 这个成语在描述那些只做表面功夫、不真正投入的人时非常有效。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行为的批评态度,也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实干、负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不肯乱作威福。
若~,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点】 收拾;贿赂。
4. 【卯】 (象形。象两扇门打开之形。本义:门开着)。 用以纪月,即农历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