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7:42
燕尾旗:字面意思是指形状类似燕子尾巴的旗帜。在实际应用中,燕尾旗通常指的是一种旗帜设计,其底部呈尖锐的V形,类似于燕子的尾巴。这种设计常见于某些国家的国旗、军旗或特殊场合的装饰旗帜。
燕尾旗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其形状的直观描述。在历史上,旗帜的设计和形状随着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而演变,燕尾旗作为一种特定形状的旗帜,可能在某些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某些文化中,燕尾旗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代表速度、灵活性或特定的国家身份。在社会活动中,燕尾旗可能被用作装饰或标志,增强活动的氛围。
燕尾旗可能给人带来一种优雅、动感或庄严的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它可能与速度、自由或特定的历史**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燕尾旗可能出现在特定的庆祝活动或纪念仪式中,成为一种视觉焦点,增强活动的意义。
在诗歌中,燕尾旗可以被用来比喻某种动态或变化:
风中燕尾旗,翩翩起舞, 似时光的指针,轻轻摇曳。
结合图片,燕尾旗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它在风中飘扬的动态美。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或人群的欢呼声。
在不同文化中,燕尾旗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例如,在某些欧洲国家,燕尾旗可能被用作军旗或国家标志。
燕尾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旗帜形状,还承载了文化、历史和情感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尾】
3.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