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8:20
才蔽识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才能被遮蔽,见识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或者见识不够广泛,缺乏深度的理解和认识。
在文学作品中,才蔽识浅 可能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的无知或无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谦虚地描述自己或他人,表示自己或对方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还需要更多的学*和经验。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出某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不足。
同义词:才疏学浅、见识短浅、知识浅* 反义词:博学多才、见识广博、知识渊博
才蔽识浅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知识和才能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广泛,但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和才能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才蔽识浅*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能力和见识的期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学和提升自己。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有潜力但尚未完全发挥的人,或者那些需要更多学*和实践的人。它可能带有一种鼓励和提醒的情感,激励人们不断进步。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或朋友,他们在某个领域有很好的基础,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学和实践,显得才蔽识浅。这让我意识到持续学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才蔽识浅非我愿,学海无涯苦作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有才华但尚未被发掘的人,站在知识的海洋边缘,渴望深入探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励人心的旋律,象征着不断学*和进步的动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alent hidden by lack of knowledge" 或 "shallow understanding",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可能不如 才蔽识浅 那样简洁和有力。
才蔽识浅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有多大的才能,都需要不断学和实践,以避免知识和见识的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请原谅我的~。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
3.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4.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