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07
才貌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才”和“貌”两个字组成。其中,“才”指的是才能、才智或才华,而“貌”则指的是外貌、容貌。因此,“才貌”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美貌,是一个褒义词。
在文学作品中,“才貌”常用来形容主角或重要人物,强调其内外兼修的完美形象。例如,古代小说中的才子佳人往往被描述为才貌双全。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才貌”来形容自己或他人,表达对某人才能和外貌的双重赞赏。
在专业领域,如艺术、文学评论中,“才貌”可能被用来评价艺术家或作家的综合素质。
同义词:
反义词:
“才貌”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源自对人才的全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才貌”被视为理想的人格特质,尤其是在婚姻和社交场合中,才貌双全的人往往更受欢迎。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尽管人们更加强调内在素质和个性。
“才貌”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完美、理想的形象。它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才貌双全的朋友,她不仅学*成绩优异,还拥有出色的外貌和艺术才华,深受周围人的喜爱和尊敬。
在诗歌中,可以将“才貌”融入到对理想人物的赞美中:
春风拂面花自开,
才貌双全映日来。
笔下生辉诗意浓,
人间仙子下凡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优雅的女子,手持书卷,面带微笑,展现出内外兼修的美。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小夜曲》,来营造一种优雅、高贵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uty and brains”,强调外貌和智慧的结合。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可能会用“才色兼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才貌”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是对人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才貌”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