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3
才疏智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才能不足,智慧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或智慧都不够深厚,通常带有自谦或批评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才疏智浅 常用于自谦,表示作者认为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批评某人的能力不足或决策失误。在专业领域,如学术讨论或职场交流中,使用这个成语可能意味着对某人的专业能力表示怀疑。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才疏智浅 更侧重于表达能力和智慧的不足,而 才高八斗 等则强调才能和学识的丰富。
才疏智浅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学识和才能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才疏智浅** 的使用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环境中,用来表达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评价。
才疏智浅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谦逊和自省。它可能引发对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反思,鼓励人们不断学*和进步。
在学术讨论中,我曾使用“才疏智浅”来表达自己对某一复杂问题的理解有限,这帮助我获得了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才疏智浅如我,
漫步书海寻真知。
笔下生花难自弃,
愿学无涯日日新。
想象一个学者在书房中沉思,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但他的表情透露出对自己知识的不满。这种场景可以与“才疏智浅”的情感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not well-versed" 或 "lacking in wisdom",但这些表达没有“才疏智浅”那样强烈的文化色彩和历史深度。
才疏智浅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自谦的工具,也是鼓励个人不断学和提升的催化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文化,并在适当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谦逊和自省。
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
3.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4.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