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2:31
“河带山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河流像带子一样环绕,山峰像磨刀石一样陡峭。这个成语形容地形的险峻和壮丽,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艰难或环境的严峻。
在文学作品中,“河带山砺”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美和险峻,如在古代诗词中形容边塞风光或险要地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描述困难或挑战的情境时,可能会间接引用其含义。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军事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地形特征。
“河带山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创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地形险峻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山和水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山的稳重和水的灵动。因此,“河带山砺”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对坚韧和挑战的赞美。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赞叹,联想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坚韧。它让我思考在面对困难时,应如何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亲眼见到过类似“河带山砺”的景观,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河带山砺间,岁月悠悠长。英雄出少年,志在四方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山河壮丽景色的画作,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激昂的交响乐,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挑战的勇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untainous and rugged terrai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河带山砺”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联想到自然的坚韧和人类的勇气。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河带山砺,贻厥于后。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4.
【砺】
(形声。从石,厉声。本义:粗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山海经·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 《礼记·内则》-刀砺。 、 《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组词】
砺石、 砺砥
引申为磨。
【引证】
《史记·伍子胥列传》-胜自砺剑。
【组词】
砺剑、 砺砥、 砺戈秣马、 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