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05
河床:河床是指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所占据的底部区域,通常由河水的长期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它是河流的物理基础,承载着河水的流动,并影响着河流的形态和功能。
河床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河”和“床”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床”字有“底座”或“基础”的含义,因此“河床”即指河流的基础或底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了更多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河流和河床被视为生命之源和文明的摇篮。例如,在古埃及文明中,尼罗河的河床是农业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基础。在**,黄河和长江的河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变迁。
河床往往给人一种沉稳、厚重和历史悠久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自然的伟力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上,河床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历史深度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河床可能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或旅行记忆相关联。例如,一个人可能记得在某个河床边度过的童年夏日,或者在河床旁的一次难忘的野餐。
诗歌:
河床,时间的雕刻师,
砂石间,岁月静静流淌。
每一颗卵石,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波光中,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河床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河流的蜿蜒、砂石的细腻和水的清澈。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河水的潺潺声、卵石的摩擦声和鸟类的鸣叫声。
在不同语言中,“河床”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riverbed”,在法语中是“lit de la rivière”。
通过对“河床”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中,河床都是一个充满意义和联想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河流的物理特征,还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