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40
“不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数量、程度或质量上不够,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或要求。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缺陷或不充分的状态。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足”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短缺”更侧重于数量的缺乏,“缺乏”则更通用,可以指任何形式的不足。
“不足”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基本含义至今未变。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不充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不足”常常与谦虚、自我批评的态度相关联。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时会用“不足”来表达自己的谦逊或对他人的尊重。
“不足”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缺陷或不完美。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失败、挫折或不满足。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项目管理中遇到过资源不足的情况,这迫使我重新评估和调整项目计划,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足”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如“月光不足,星辰稀疏,夜色深沉如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展示一个空荡荡的货架,暗示商品的不足。在音乐中,低沉的旋律可能与“不足”的情感相呼应。
在英语中,“不足”可以对应为“insufficient”或“lack”,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相应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不足”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表达和理解世界中的不完美和缺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不足”这个词,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