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31
回敬: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别人的行为或赠予给予相应的回报或回应。在社交场合中,它通常指的是对别人的敬意、礼物或挑衅给予同等或相似的回应。
“回敬”一词源于汉语,由“回”和“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敬”常指尊敬或敬意,而“回”则表示返回或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对各种行为的回应。
在**文化中,“回敬”体现了礼尚往来的传统观念,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适当的回敬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而忽视或不当的回敬可能导致关系的疏远。
“回敬”这个词给我一种积极和礼貌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通过互相回敬来表达尊重和友好。
在我的一次商务旅行中,我收到了合作伙伴的一份礼物。为了表示感谢和尊重,我回敬了一瓶我家乡的特产酒,这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回敬”:
春风送暖,我以花香回敬;
秋月皎洁,我以诗篇回敬。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花园中相遇,一人递上一朵花,另一人微笑着回敬了一片叶子。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和谐与美好的感觉。
在英语中,“回敬”可以对应为“reciprocate”或“return the favor”。在不同的文化中,回敬的方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社交原则是相似的。
“回敬”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了社交礼仪,还反映了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通过理解和运用“回敬”,我们可以更好地在不同场合中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好。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