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6: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6:59:43
憍慢(jiāo m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骄傲自大、态度傲慢。它描述的是一种自视甚高、不尊重他人的态度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憍慢”常用来描绘那些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的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某些情境下被描述为憍慢。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更常见的是用“骄傲”或“傲慢”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憍慢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强弱,例如“骄傲”可能带有一定的正面含义,而“憍慢”则完全是负面评价。
“憍慢”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源自于对人性弱点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美德,而憍慢则被视为不良品质。在儒家思想中,强调“礼”和“仁”,憍慢的行为被认为是不符合这些原则的。
憍慢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受欢迎的、难以相处的人。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于某人整体形象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表现出憍慢态度的人,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我们与他们的交往和沟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憍慢之心如冬日之霜,冷酷无情,隔绝了温暖的阳光。”
憍慢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傲的姿态、冷漠的眼神,或者是某种压抑的氛围。
在英语中,“arrogant”和“haughty”等词汇可以对应“憍慢”,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用来描述类似的负面态度。
憍慢作为一个描述负面态度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社交和沟通中避免表现出不恰当的态度。
1. 【憍】 持矜。古同骄傲的“骄”。 气宇高仰:“方虚~而恃气。”。
2.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