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23
外应(wài yì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外部的影响或反应。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外部环境对某个系统或个体的影响,也可以指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或适应。
外应这个词汇源于汉语,由“外”和“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应”字常用来表示响应或适应,而“外”则指外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语境。
在**传统文化中,外应的概念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现代社会,外应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强调系统或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外应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被动适应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灵活应对外部变化的情况。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一种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也可能激发一种积极适应和应对的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外应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例如,在职业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学*新技能以应对外应的科技进步。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应融入描述自然与人的互动:
山川外应风,
人心内应情。
自然与共生,
和谐共前行。
外应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景象,如风吹过山谷的回声,或是城市中建筑对光影的反应。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
在英语中,外应可以对应为“external response”或“external influence”。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都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个体或系统的影响和反应。
外应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通过对它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并学会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