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5:26
外形: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物体的外部轮廓、形状或外观。它强调的是物体可见的表面特征,而不是其内在结构或功能。
“外形”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外”和“形”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外部”和“形状”。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周礼·天官·冢宰》中提到“外形内实”,意指外表与内在的对应关系。
在东方文化中,“外形”往往与“内在”相对,强调内外兼修的重要性。在西方文化中,外形的审美价值常常被强调,尤其是在时尚和设计领域。
“外形”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美丽、独特或是平凡。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创新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根据物体的外形来判断其功能或价值,例如,一个外形精美的杯子可能会被认为更具收藏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湖面的外形如镜,映照着星辰的梦。”
结合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物体的外形,如流线型的汽车、曲线优美的建筑等。听觉上,我们可以联想到描述外形的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发音。
在英语中,“外形”可以对应为“appearance”或“shape”,在法语中为“apparence”或“forme”,每种语言在使用时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文化内涵。
“外形”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还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创造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外形”这一概念,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