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3:57
外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食物或物品从购买或消费的地点带走,而不是在原地食用或使用。在餐饮业中,外带通常指的是顾客购买食物后,将其打包带走,而不是在餐厅内就餐。
外带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相对较新,主要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随着外卖服务的兴起而变得更加普遍。它的词源可能与“带出”或“带走”有关,强调了将物品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动作。
在现代社会,外带服务已经成为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更倾向于选择外带食物。这种趋势也推动了外卖平台和移动支付的发展。
外带这个词汇通常与便捷、快速和现代生活节奏联系在一起。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忙碌的工作日、家庭聚餐或是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外带服务,特别是在工作日的午餐时间,我会选择外带一份健康的食物,以便在办公室享用。
在诗歌中,外带可以被用来象征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便捷性:
在城市的喧嚣中,
我外带了一份宁静,
在繁忙的街头,
我品尝着简单的幸福。
外带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餐店的标志、打包盒的形状、或是外卖小哥骑着摩托车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外带”相对应的词汇是“takeout”或“takeaway”,它们在英语国家也非常普遍。不同文化中,外带服务的形式和受欢迎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现代生活对便捷性的追求。
外带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代表了餐饮服务的一种形式,也反映了社会节奏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适应现代生活。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