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07
词汇“敛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敛”通常指收敛、收集或节制,而“制”则有控制、规定或制度的意思。结合起来,“敛制”可能指的是一种收敛或节制的行为或制度。
“敛制”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是指通过某种规定或制度来控制或节制某些行为或事物。
由于“敛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使用较少。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种严格的控制或节制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它可能指某种规章制度。
由于“敛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敛”和“制”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来描述一种控制或节制的状态或行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敛制”可能与纪律、规范或传统有关,用来描述某种社会或组织内部的控制机制。
“敛制”可能给人一种严肃、正式的感觉,联想到规则、纪律和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敛制”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或正式的场合,如企业管理、法律规章等方面,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概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敛制”作为一种隐喻,用来描述某种严格的控制或节制的状态,如:“在这座城市里,敛制的铁律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每一个灵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或现代办公室中严格规章制度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严肃的音乐来表达“敛制”的氛围。
由于“敛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控制或节制的行为。
“敛制”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能较为有限,但在描述某些严格的控制或节制行为时,它提供了一个精确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