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8:31
备而不用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准备好了但暂时不使用。基本含义是指事先做好了准备,但在实际情况下并没有使用这些准备好的东西或措施。
在不同的语境中,“备而不用”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备而不用”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备而不用”常常与谨慎和预防性的态度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重视准备和预防的传统观念。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稳重和可靠的感觉,联想到那些总是提前做好准备的人,给人一种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急救包、备用电池等,虽然不一定每次都会用到,但这种“备而不用”的*惯让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
在诗歌中,可以将“备而不用”融入到描述自然灾害的场景中,如“风暴来临前,我们备而不用,心中有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家庭在风暴来临前准备好了应急物资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但有序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备而不用”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tter safe than sorry”,强调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备而不用”这个词汇强调了准备和预防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专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提前准备的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凡是零星物件,本地买不出,一定要用,或是~的,也都齐全。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