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7:53
备考: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准备考试,指的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而进行的系统性学和复。它通常涉及对考试内容的熟悉、技巧的掌握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
备考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备”和“考”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备”有准备的意思,“考”则指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频繁。
在**文化中,考试被视为衡量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备考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大型考试前的备考阶段,往往伴随着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备考往往让人联想到紧张、压力和期待。它可能引发对成功或失败的担忧,同时也可能激发对未来成就的憧憬。
个人在备考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各种挑战和成长,比如时间管理、自我激励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这些经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学*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在诗歌中,备考可以被描绘为一场战斗,每个知识点都是需要攻克的堡垒:
夜深人静,书页翻飞, 备考的战士,不眠不休。 知识的海洋,波涛汹涌, 只为那一日的辉煌。
备考的场景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堆满书籍的桌面和深夜的灯光。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时钟滴答的节奏。
在不同文化中,备考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重视学术成就的文化中,备考可能被视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养。
备考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准备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学知识,还包括心理和策略的准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备考的含义和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学*和考试挑战。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考】
(形声。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考,老也。 、 《新唐书》-富贵寿考。
【组词】
考寿、 考终、 考终年
去世的父亲。
【引证】
《尔雅》-父为考。 、 《苍颉篇》-考妣延年。 、 《易·蛊》-有子考无咎。 、 《书·酒诰》-奔走事厥考厥长。 、 《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 《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 、 《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五曰考终命。 、 《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组词】
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