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3:18
备至: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非常周到,极其充分”,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物的准备或关心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备至”常用来形容人物的细心或对某事的重视,如“他对朋友的关怀备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工程学,可能会用来形容对细节的关注或准备工作。
同义词:周到、细致、精心、无微不至 反义词:疏忽、粗心、马虎
“备至”由“备”和“至”两个字组成。“备”原意为准备,“至”表示到达极点。两者结合,形成了“准备得非常充分”的含义。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就有“备至”的用法。
在中国文化中,“备至”体现了对礼仪和细节的重视,反映了一种追求完美和周到的文化价值观。
“备至”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心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对他人的深切关怀和细致入微的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家庭聚会中,看到主人对每个细节的准备备至,确保每位客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关怀备至,如母亲的温柔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母亲在厨房忙碌,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个动作都透露出对家人的备至关怀。
在英语中,“备至”可以对应为“meticulous”或“thorough”,虽然含义相近,但“备至”更多地强调了情感上的关怀和细致。
“备至”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更是对情感和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关心他人,这种细致和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