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3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34:27
“天诱其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意引导其内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决定是受到天意的引导或影响,强调其行为是顺应天命或自然规律的。
在文学作品中,“天诱其衷”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决策,暗示其行为是命中注定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命运、天意等话题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历史**或人物行为背后的天意因素。
同义词:天命所归、天意如此
反义词:人定胜天、自力更生
“天诱其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天命、天意的信仰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天意和命运是重要的概念。人们相信天意可以影响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因此,“天诱其衷”这个成语在描述历史或个人命运时,常常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宿命论的意味。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接受。它让人联想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天意的神秘力量,有时也会引发对人生选择和命运安排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讨论人生重大决策时听到过这个成语。例如,当朋友面临职业选择时,他们可能会说感觉“天诱其衷”,暗示他们的选择是受到某种更高力量的引导。
在诗歌中,可以将“天诱其衷”融入到描述自然和人生的诗句中:
星辰指引夜航人,
天诱其衷,心向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星空或自然景观的画面,配以宁静的音乐,让人感受到天意的引导和内心的平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vine Providence”或“Fate”,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天意或命运的概念。然而,“天诱其衷”更强调内心的感受和天意的引导。
“天诱其衷”这个成语在*文化和语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对天意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选择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降心以相从也。
宋·沈作喆《寓简》第七卷:“古人谓事顺成而计工,曰~。”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诱】
(形声。从言,秀声。字本作“羑”,从厶(sī),从羑(yǒu)。厶,同“私”。羑,诱导。本义:教导;引导;劝导)。
同本义。
【引证】
《广韵》-诱,引也。 、 《荀子·非十二子》-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组词】
诱动、 诱训、 诱进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衷】
适合,恰当。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犹适也。”-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 《左传·庄公六年》。注:“节适也。”-而后立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