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2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25:53
天诛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天”和“诛”。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天命的惩罚”或“天道的制裁”。在古代**,这个词汇常常用来描述那些违背天道、伦理或法律的人所遭受的惩罚,这种惩罚被认为是天意所为,是不可逃避的。
在文学作品中,“天诛”常用来强调某种惩罚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如在历史小说或古代文献中描述暴君或恶人的最终命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或法律问题时,人们可能会引用“天诛”来强调正义的最终胜利。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法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法律和道德观念。
同义词:天罚、天谴、天惩 反义词:天佑、天赐、天恩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天意的赏罚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天命和道德正义的主题。
“天诛”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和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观念,强调天命和道德的不可违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天诛”与天命、道德和法律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这个词汇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展示了古代人对天道和人间法律关系的深刻理解。
“天诛”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庄严和不可抗拒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正义的最终胜利和恶行的必然惩罚。这种情感和联想在讨论道德和法律问题时尤为强烈。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天诛”这个词汇,但在讨论历史**或道德问题时,可能会引用这个概念来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天诛”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例如:
天诛地灭,恶行终有报, 人间正道,岂容邪恶嚣。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雷电交加、天降惩罚的画面,伴随着雷鸣和风声,强化“天诛”的震撼力和正义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和符号来表达,如西方的“divine retribution”或“divine justi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涉及天意和道德正义的主题。
“天诛”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是一个表达天意和道德正义的词汇,也是理解和分析古代**社会和法律观念的重要工具。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有力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诛】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诛,讨也。 、 《白虎通》-诛,代。诛犹责也。 、 《周礼·太宰》-诛以驭其过。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厌。 、 《礼记·曲礼》。注:“罚也。”-齿路马有诛。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 、 《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 、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组词】
诛放、 诛远、 诛惩、 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