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2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25:53
词汇“天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天诔”一词由“天”和“诔”两个字组成。其中,“天”通常指天空、自然界或至高无上的存在,而“诔”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为死者所作的悼词或颂词。因此,“天诔”可能指的是对天或神灵的颂词,或者是对某位高贵、神圣人物的悼词。
由于“天诔”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述对天或神灵的崇拜、对君王或贵族的悼念时。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
“天诔”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的**或宫廷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的文学表达逐渐减少,导致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变得较为生僻。
在古代**,天诔可能与皇权神授的观念紧密相关,是对君主或贵族的一种尊崇表达。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天诔”一词可能带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和崇高的敬意。
(由于“天诔”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活动中)
在创作一首现代诗时,可以使用“天诔”来表达对自然或宇宙的敬畏:
在星辰的见证下,我书写着天诔,
颂扬那无边的宇宙,永恒的真理。
结合古代宫廷音乐和庄严的仪式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天诔”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天诔”是一个特定于**古代文化的词汇,其在其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
“天诔”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对天和神灵的崇拜,也体现了对君主和贵族的尊崇。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仍然是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窗口。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诔】
(形声。从言,耒声。本义: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亦即为谥法所本。仅用于上对下)同本义,即今之致悼辞。
【引证】
《说文》-诔,谥也。从言,耒声。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者。 、 《周礼·大祝》-六曰诔。 、 《礼记·曾子问》-幼不诔长。 、 《墨子·鲁问》-诔者,道死人之志也。 、 《左传》-孔丘卒,公诔之。 、 《墨子》-鲁君的嬖人死,鲁君为之诔。
哀悼死者的文章。
【引证】
《周礼·大史》-遗之日读诔。
【组词】
诔文、 诔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