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9:22
“牵羊”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或绳子牵引一只羊。基本含义可以是指实际的动物牵引行为,也可以引申为某种象征性的行为或仪式。
“牵羊”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牵”指的是牵引,而“羊”指的是羊只。在古代,牵羊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象征着顺从和牺牲。
在**文化中,羊常常与吉祥、温顺和牺牲联系在一起。因此,“牵羊”可能在某些仪式或传统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牵羊”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谐的自然环境,以及某种仪式性的庄重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曾有一次跟随祖父去山上牵羊,那是一种宁静而美好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牵羊”:
晨曦微露,我牵羊
穿越青翠的田野,
羊儿低头,草香四溢,
宁静中,心灵得以净化。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下,一个人牵着一只羊缓缓走在乡间小路上,背景是宁静的村庄和远处的山峦。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鸟鸣和羊铃的轻响。
在不同文化中,“牵羊”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羊常常与耶稣的牺牲联系在一起,而在**文化中,羊则更多地与吉祥和温顺相关。
“牵羊”这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动物牵引含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增进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引证】
《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羊,羊兽也。 、 《礼记·曲礼》-羊曰柔毛。 、 《大戴礼记·少牢》-羊曰少牢。 、 《礼记·月令》-食麦与羊。 、 《易·说卦》-兑为羊。 、 《汉书·李广苏建传》-杖汉节牧羊。
【组词】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羊群蚁阵、 羊酒花红、 羊车过市、 羊耳风、 羊脏、 羊羔、 羊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