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2:31
彰善瘅恶(zhāng shàn dàn 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表彰善良,惩罚邪恶”。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通过奖励善行和惩罚恶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
在文学作品中,彰善瘅恶常用于描述一个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作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相关的概念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则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伦理学等,这个成语的概念会被更详细地探讨和应用。
同义词:赏罚分明、善恶有报 反义词:赏罚不明、善恶不分
彰善瘅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法律的结合来治理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实际应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法律和道德教育中。
在传统文化中,彰善瘅恶**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和法律原则。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即通过正确的赏罚来引导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强调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讨论社会正义和法律问题时使用过这个成语。例如,在讨论如何改善社区安全时,我强调了彰善瘅恶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正义的天平上,彰善瘅恶,
善行如阳光,温暖人心;
恶行如阴影,终将被驱散。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法官在法庭上公正地宣判,或者一个社区领袖在公众上强调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庄严的法庭宣判声,或者社区上的热烈讨论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justice and retribution”(正义与报应)来表达,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似的。
彰善瘅恶这个成语在*文化和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治国理念,也与现代社会的法律和道德教育紧密相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关于正义和道德的复杂概念。
江东既平,天下既一,偃武修文,~,崇教化,移风俗。
1.
【彰】
(会意兼形声。从彡从章,章亦声。章,显著;彡(shān),加上修饰。本义:明显,显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彰,文彰也。 、 《广雅·释诂四》-彰,明也。 、 《书·皋陶谟》-彰厥有常。 、 《吕氏春秋·怀宠》-义理之道彰。 、 《书·伊训》-嘉言孔彰。 、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史记·货殖列传》-得势益彰。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邪?
【组词】
彰弥、 彰明昭著、 彰著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瘅】
病;劳苦。
【引证】
《说文》。字亦作“癉”。-瘅,痨病也。从疒,单声。 、 《尔雅》-瘅,劳也。 、 《周礼·泉府》-故书货之瘅于民用者。
【组词】
瘅疽
黄疸病。 同: 疸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