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6:04
词汇“彰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古籍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彰施”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彰施”由两个字组成:“彰”和“施”。
在古代文献中,“彰施”常用于描述君主或官员的德政、恩惠等,强调其施行的效果显著,能够被民众明显感受到。例如,在描述君主的仁政时,可能会用到“彰施”一词。
“彰施”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主要出现在文言文中。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这一词汇,更多地被“实施”、“彰显”等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君主和官员的德政被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因此“彰施”一词常用于强调这些德政的显著效果,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德政的重视。
“彰施”一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君主或官员的仁政、恩惠,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现代生活中,“彰施”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社会政策时,可以用来强调政策的显著效果。
在创作中,可以将“彰施”用于描述某种显著的行动或政策,例如:“他的改革彰施于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提升。”
由于“彰施”一词较为古雅,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的景象,或是古代文献中的描述,带来一种庄重、古朴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彰施”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clearly implement”或“distinctly apply”。
“彰施”是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文化时,了解这一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彰施”的学*,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汉语的表达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1.
【彰】
(会意兼形声。从彡从章,章亦声。章,显著;彡(shān),加上修饰。本义:明显,显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彰,文彰也。 、 《广雅·释诂四》-彰,明也。 、 《书·皋陶谟》-彰厥有常。 、 《吕氏春秋·怀宠》-义理之道彰。 、 《书·伊训》-嘉言孔彰。 、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史记·货殖列传》-得势益彰。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邪?
【组词】
彰弥、 彰明昭著、 彰著
2.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