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5:47
“不偏不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偏向任何一方,不加入任何党派。基本含义是指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参与任何派系或团体。
在文学作品中,“不偏不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物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争论或冲突中保持中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强调公正和客观性。
“不偏不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公正和中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或法律领域。
在**文化中,“不偏不党”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平衡和和谐。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评价政治人物或公众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直、公正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私和客观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保持中立的情况,例如在朋友间的争论中,我选择不偏不党,以确保关系的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偏不党”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川不偏不党,四季轮回自有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天秤的图像,象征公正和中立。在音乐中,可以选择平静和谐的旋律,来表达不偏不党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partial”或“neutral”,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中立和公正的概念。
“不偏不党”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公正和中立的概念,还让我在表达时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
《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
夫惭德之主,忍诟之臣,犹能赏善不须贷财,罚恶不任私情,必将修绳履墨,~。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