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19
词汇“孤侄”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孤侄”字面意思是指失去父母的侄子。其中,“孤”指的是失去父母或无人照顾的状态,“侄”则是指兄弟的儿子。
由于“孤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背景或情感状态,强调其孤独和需要关怀的特质。
“孤侄”这个词由“孤”和“侄”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和演变历史。它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较强,因此“孤侄”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家族责任和关怀的联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讨论孤儿的福利和抚养问题。
“孤侄”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怀,因为它暗示了一个孩子的孤独和需要帮助的状态。
由于“孤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对于那些有孤侄的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具有特殊的情感意义。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孤侄”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孤独、无助或需要关怀的主题。
由于“孤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孩子在画面中,或者在音乐中表达孤独和渴望关怀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孤侄”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失去父母的侄子。
“孤侄”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社会对孤儿的关怀和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和需求。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