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0:16
侄儿:指男性兄弟的儿子,即哥哥或弟弟的儿子。在中文里,侄儿是一个亲属称谓,用于描述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年轻男性亲属。
侄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是通过“侄”(指兄弟的儿子)和“儿”(表示年轻男性)组合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中文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侄儿在家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家族财产继承和家族荣誉维护方面。侄儿通常被期望继承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提及侄儿,可能会联想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深厚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关爱。这个词汇往往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
个人经历中,侄儿可能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带给家庭欢乐和活力。他们可能是家庭聚会中的焦点,也是长辈们关心的对象。
在诗歌中,侄儿可以被描绘为希望的象征,代表着家族的未来和延续。
想象一个活泼的侄儿在公园里奔跑,背景是欢快的儿童音乐,这样的场景能够唤起人们对童年和家庭幸福时光的回忆。
在英语中,“nephew”对应于中文的“侄儿”,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汇都用于描述类似的亲属关系。
侄儿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重要的亲属称谓,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血缘关系,还承载了家庭情感和文化期望。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家庭关系和文化传统。
1.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