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2:51
垂手:字面意思是指手自然下垂,不加任何动作。基本含义通常指某人处于放松、不紧张的状态,或者形容某人无事可做,闲着。
“垂手”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即为手下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人的状态和情绪。
在**传统文化中,“垂手”有时也与谦逊、恭敬的态度相关联,如在长辈或上级面前垂手而立,表示尊重。
“垂手”给人以放松、悠闲的感觉,也可能联想到无奈或等待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等待朋友时垂手站在街角,感受着周围的喧嚣与宁静。
在诗歌中,“垂手”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垂手立于黄昏的岸边,
看夕阳缓缓沉入海面,
心中无事,唯有宁静相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垂手站在海边,背景是夕阳和海浪。音乐方面,可以选择轻柔的钢琴曲,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ds down”或“hands at one's sides”,但这些表达更多指具体的姿势,而非情感状态。
“垂手”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细微差别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