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1:14
“怕痛怕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害怕疼痛和痒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胆小、怕事,不愿意面对困难或挑战,对任何可能引起不适的事情都避之唯恐不及。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述。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批评某人缺乏勇气或决心。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
同义词:胆小如鼠、畏首畏尾、怯懦 反义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大胆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时各有侧重,但“怕痛怕痒”更强调对具体不适感的回避。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性格特点的一种描述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勇敢和坚韧是被推崇的品质,因此“怕痛怕痒”这样的人往往被视为不够成熟或不够有担当。在社会交往中,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形象和人际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印象,让人联想到软弱和逃避。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勇敢和坚持的向往,以及对那些敢于面对困难的人的敬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退缩,要勇敢面对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怕痛怕痒非英雄,勇往直前方显真。”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缩成一团的样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在面对不适时的呻吟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icken-hearted”或“cowardly”,它们也用来形容胆小或缺乏勇气的人。
“怕痛怕痒”这个成语虽然简单,但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勇气和坚韧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怕】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引证】
《广韵》-怕,怕惧。 、 韩愈《双鸟诗》-鬼神怕嘲咏。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组词】
惧怕、 害怕、 怕怯
如其,倘。
【引证】
《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
2.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
3.
【怕】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引证】
《广韵》-怕,怕惧。 、 韩愈《双鸟诗》-鬼神怕嘲咏。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组词】
惧怕、 害怕、 怕怯
如其,倘。
【引证】
《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
4.
【痒】
(形声。从疒(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引证】
宋·陆游《还东》-花前技痒又成诗。
【组词】
痒滋滋、 痒酥酥、 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