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6:33
枯燥(kūzào)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缺乏趣味、生动性或变化,使人感到无聊、乏味。它通常用来描述内容、活动或人的性格,暗示这些内容或活动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枯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枯”和“燥”两个字组成。“枯”原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枯,“燥”指缺乏水分而干燥。两者结合,形成了形容事物缺乏活力和趣味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枯燥多用于形容自然现象,如干旱的土地,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情感和活动。
在现代社会,枯燥往往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形成对比。人们追求新鲜感和刺激,因此枯燥的事物往往被视为需要改变或避免的。在教育领域,枯燥的教学方法被认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枯燥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无聊、厌倦和缺乏动力。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使人在面对枯燥的事物时感到疲惫和不愿意投入。
在个人生活中,枯燥可能出现在重复的工作、单调的日常生活或缺乏变化的环境中。例如,长时间从事同一项工作可能会感到枯燥,需要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或增加新的元素来提高兴趣。
诗歌:
在这枯燥的日常里,
寻找一丝生动的色彩,
如同枯萎的花朵,
渴望雨水的滋润。
故事:
他每天的生活如同复制粘贴,枯燥得让人窒息。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园的长椅上遇到了她,一切都变得不再枯燥。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枯燥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dull”和“boring”,法语中的“ennuyeux”和“insipide”,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枯燥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描述缺乏趣味和变化的状态。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枯燥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在个人生活中,意识到枯燥的存在并寻找改变的方法,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燥】
(形声)。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引证】
《说文》-燥,干也。 、 《易·文言传》-火就燥。 、 《释名》-燥,焦也。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 《资治通鉴》-燥荻枯柴。
【组词】
燥吻、 燥坼、 燥劲、 燥刚、 燥气、 燥急、 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