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3:07
口授: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口头方式传授知识或信息,而不是通过书面形式。它强调的是直接的口头交流,通常涉及教师或指导者向学生或听众讲述内容。
口授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口”指的是嘴巴,而“授”意味着给予或传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描述传统的或非正式的知识传递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口授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尤其是在没有现代教育体系的时代。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互动,这种传递方式在某些领域(如中医、武术)仍然被保留。
口授这个词给人一种传统、亲切和直接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师徒关系、家族传承和文化遗产,带有一种温暖和信任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通过口授学*了一些家族的传统食谱,这种方式让我感到与家族历史的紧密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口授”:
口授的秘密,在唇齿间流转,
家族的火种,在心间燃烧。
口授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一位**或智者正在讲述故事或传授知识,这种场景常常伴随着温暖的光线和柔和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口授”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oral transmission”或“oral instruction”,它们在概念上是相似的,但“口授”更多地强调了传统和直接的人际交流。
口授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不如书面传授那样普遍,但它仍然在某些领域和情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口授”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授】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授,予也。 、 《周礼·邻长》-则从而授之。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献俘授馘。 、 《国语·鲁语》。注:“与也。”-今日必授。 、 《资治通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组词】
授受、 授兵、 授官厅、 授玉、 授室、 授赏、 授简、 授以全权;授位、 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