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7:05
死搬硬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机械地、不加思考地套用某种方法或规则,不顾实际情况的差异。基本含义是指在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时,不考虑具体情况,盲目地套用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导致结果不理想或不合适。
在文学中,死搬硬套 可能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创新和灵活性的作品或作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处理问题时的僵化态度。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死搬硬套 可能指不考虑个体差异,一刀切地应用某种理论或方法。
同义词:机械化、僵化、刻板、墨守成规 反义词:灵活、创新、变通、因地制宜
死搬硬套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现代,主要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创新需求的增加,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上升。
在文化中,死搬硬套** 常常与传统的“墨守成规”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创新和灵活性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组织或个人。
死搬硬套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面情感,如失望、不满和挫败感。它让人联想到僵化、不灵活和缺乏创造力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死搬硬套,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死搬硬套的规则, 束缚了思想的翅膀, 唯有创新的风, 才能吹散僵化的云。
死搬硬套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不顾周围的变化。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单调、重复的声音。
在英语中,死搬硬套 可以对应为 "rigid application" 或 "mechanical approach",反映了不同语言中对同一概念的表达方式。
死搬硬套 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灵活变通,不要盲目套用固定的模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能~,得灵活运用。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搬】
(形声。从手,般声。本义:挪动)。
同本义。
【引证】
《五灯会元·文益禅师》-师见僧搬土次,乃以一块土放僧担上。
【组词】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货物搬走;他早就搬走了;搬场
3.
【硬】
(形声。从石,更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与“软”相对。
【引证】
《通典》-山原川泽,土有硬软。 、 唐时华等《高血压病》-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可促使细小动脉硬化。
【组词】
硬米糁、 硬牌、 硬帮、 硬撑撑、 硬胎、 硬倔倔、 硬拐拐、 硬触触、 硬戗
4.
【套】
(会意。从大,从长。套在外面的东西比被套者要大、长。本义:罩在外面的东西)。
地势弯曲的地方。常作地名用字。
【引证】
《新五代史》-明宗战胡卢套、杨村,为梁兵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