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1:52
死所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指的是“死亡的场所”或“死亡的地方”。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动物死亡的具体地点。
“死所”这个词汇的词源相对直接,由“死”和“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所”字常用来表示地点或位置,因此“死所”自然就指代死亡的地点。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此“死所”这个词汇也带有一定的庄重和严肃性。在某些或民间信仰中,死所可能与灵魂的归宿或转世有关。
提到“死所”,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悲伤、哀悼或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逝去亲人的回忆或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参加葬礼或讨论与死亡相关的话题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死所”来表达对生命终结的哀思:
在那片寂静的死所, 灵魂得以安息, 星光下,永恒的梦乡。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lace of death”或“death site”,用法和含义与中文的“死所”相似。
“死所”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使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它是一个精确且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与死亡相关的复杂情感和概念。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