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6:44
词汇“成国”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者特定语境下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使用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成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指“成为一个国家”的过程,或者是某个特定概念的简称。
如果“成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它可能在政治学、国际关系或者历史学等领域中有所使用,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实体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状态或过程。
由于缺乏具体定义,以下例句仅为假设:
同义词可能包括“建国”、“独立”等,反义词可能包括“解体”、“合并”等。
由于“成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
如果“成国”与国家形成或独立相关,它可能与民族主义、国家认同等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
对于经历过国家独立或分裂的人来说,“成国”可能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如自豪、希望或痛苦。
由于“成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为罕见。
在创作中,可以将“成国”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新生、独立或变革。
由于缺乏具体内容,难以提供视觉和听觉联想。
如果“成国”是一个特定概念,可能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statehood”或“nationhood”。
由于“成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对其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具体语境的支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特定词汇的背景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由于“成国”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中文词汇,对其的分析和理解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在实际的语言学习和使用中,应当关注词汇的具体用法和语境。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