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6:37
捐募:指为了某种目的或帮助他人而主动捐献财物或资源的行为。这个词汇通常涉及慈善、救援、公益等活动。
捐募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捐”(给予、放弃)和“募”(征集、募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捐”已有捐献之意,而“募”则指征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捐募”。
在许多文化中,捐募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个人或集体的社会责任感。在灾难发生时,捐募活动尤为重要,能够迅速集结社会资源,帮助受灾人群。
捐募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慷慨、无私和团结。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个人生活中,捐募可能体现在参与慈善跑、捐款给贫困学生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行为。这些经历能够增强个人的社会参与感和满足感。
在诗歌中,捐募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的美好品质:
捐募的双手,温暖如春,
在寒冷的冬日,播撒希望的种子。
捐募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慈善活动的宣传海报、捐款箱、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等。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慈善晚会的音乐、捐款者的感言等。
在不同语言中,捐募的概念通常都有对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onate”和“fundraise”。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意义相似。
捐募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社会互助和团结的象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能够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募】
(形声。从力,莫声。本义:招募;征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募,广求也。 、 《荀子·议兵》-招延募选。 、 《荀子·王制》。注:“招也。”-谨募选阅材货之上。 、 《吴子》-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组词】
募选、 募缘、 募召、 募民、 募格
假借为“膜”。
【引证】
《灵枢·百病始生》-募原之间,留著于脉。 、 《素问·奇病论》。注:“胸腹曰募。”-治之以胆募俞。
【组词】
募俞、 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