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9:39
剜肉医疮 的字面意思是割下身上的肉来治疗疮伤。这个成语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后果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采取了极端或自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短视政策或决策的负面影响。
同义词:饮鸩止渴、舍本逐末 反义词:治本、长远规划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与程德孺书》:“剜肉补疮,生事之常也。”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用法,用来形容那些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长远规划和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反对短视和自损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政策或个人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和悲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述了一种自我伤害的行为。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短视而遭受更大损失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人为了应付短期的财务困难,不惜采取高风险的借贷方式,结果导致更大的财务危机。这种行为就可以用“剜肉医疮”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将“剜肉医疮”融入到描述人生困境的诗句中:
人生如梦,剜肉医疮, 短视之痛,长远之伤。 饮鸩止渴,终是自戕, 治本之道,方为良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用刀割自己的肉来治疗伤口,这种画面充满了痛苦和绝望。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表达这种自我伤害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为了报复或解决问题而伤害自己,与“剜肉医疮”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剜肉医疮”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问题时需要考虑长远后果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避免短视和自损的行为,追求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是犹~,疮未瘳而肉先溃。
1.
【剜】
(形声。从刀,宛声。本义:挖)。
同本义。
【引证】
明·罗贯中《全图绣像三国演义》-韩当急为脱去温衣,用力剜出箭头。
【组词】
剜野菜;剜补、 剜挑、 剜改、 剜肉医疮
2.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
3.
【医】
(会意兼形声。从匚(fāng),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yī),从酉(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二字各有本义,今用“医”为简体字。本义:治病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医,治 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 、 《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 《论语》-不可以作巫医。 、 《吕氏春秋·察今》-譬之若良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驰召医。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又无医药。
【组词】
医国、 医家有割股之心、 缺医少药;医家、 医师、 医婆、 医人、 医工、 医流、 医算、 医巫
4.
【疮】
(形声。从疒(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引证】
《玉篇》-疮,疮痍也。 、 张衡《西京赋》。薛注:“疮痏,谓瘢痕也。”-所恶成疮痏。 、 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组词】
疮毒、 疮疹、 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