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1:04
人种学(Ethnography)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以及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方法。它通常涉及对特定社会群体的深入、长期的参与观察,以理解其文化、习俗、信仰和日常实践。
“人种学”源自希腊语“ethnos”(民族)和“graphein”(写),最初指的是对民族的描述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文化的系统研究。
在现代社会,人种学被广泛应用于理解多元文化和促进跨文化交流。它有助于揭示文化差异,促进对不同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人种学可能让人联想到探险、深入未知的世界和发现新文化。它激发了对人类多样性的好奇和尊重。
在旅行中,我曾尝试采用人种学的方法去理解当地文化,这让我对不同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在诗歌中,人种学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文化的独特性:
在人种学的镜头下, 每个微笑,每句方言, 编织成一幅生活的画卷。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人种学家在异国他乡,用笔记本记录着当地人的日常对话和习俗,背景音乐是当地特有的旋律,这样的场景能很好地体现人种学的实践。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etnografía”和法语的“ethnographie”,人种学的概念基本相同,都强调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描述。
人种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文化理解和尊重的关键。它帮助我们超越表面的观察,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人种学的概念可以增强我们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