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24
天厌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天意所厌弃”或“天命所不容”。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违背了天意,受到了上天的惩罚或不认可。
在文学作品中,天厌 常用于描述悲剧性的人物或,强调其命运的不可逆转和悲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人物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天厌 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或人物命运。
同义词:天谴、天罚、天诛 反义词:天佑、天赐、天恩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天对人事的态度上有所不同,天厌 更强调的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厌弃,而天佑 则是一种保护和恩赐。
天厌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命观念,即认为天有意志,能够决定人事的吉凶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那些违背天意的人物或。
在传统文化中,天命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天厌 这个词反映了古代人对天意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在现代社会,虽然天命观念有所淡化,但天厌 这个词仍然被用来形容那些极端不幸或不可逆转的命运。
天厌 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在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有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命运的无力感。
在个人经历中,天厌 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从而加深对历史人物或**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天厌 可以用来增强悲剧色彩,如:
天厌之人,行于暗夜,
命运之轮,无情转动。
天厌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空、悲凉的音乐和沉重的画面,如一部描绘悲剧命运的电影场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divine retribution”(神的惩罚)或“fate”(命运)来表达,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天厌,因为它们缺少了天厌 中特有的天命观念。
天厌 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的天命观念,它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现代社会对天命的信仰有所减弱,但天厌 这个词仍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