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17: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26:04
暴烈:形容词,指行为或性质极其猛烈、激烈,带有强烈的破坏性和不可控性。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暴力而激烈”。
“暴烈”一词由“暴”和“烈”两个字组成。“暴”字古汉语中指突然的、猛烈的,“烈”字则指强烈、热烈。两者结合,形成了形容极其猛烈、激烈的意义。
在**文化中,“暴烈”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通常与破坏、失控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下,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行为过激、缺乏自制力的人。
“暴烈”一词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如恐惧、不安和紧张。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灾害、暴力冲突等令人不安的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目睹过一场暴烈的争吵,那种激烈的情绪和言语的冲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暴烈”来形容自然界的壮丽与危险:
暴烈的雷鸣划破夜空, 闪电如剑,劈开黑暗的帷幕。
在英语中,“暴烈”可以对应为“violent”或“fierce”,虽然意义相近,但“暴烈”更强调猛烈和激烈的程度。
“暴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强烈、猛烈的情感和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暴烈”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