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2:31
“下笔如有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写作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仿佛有神助一般。这个成语强调了写作时的流畅和高效,以及作品的高质量。
“下笔如有神”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原意是形容杜甫自己读书多,写作时文思敏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通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任何人在写作时的出色表现。
在**文化中,写作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下笔如有神”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文学创作的高度尊重和赞美。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表达和沟通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写作和表达时追求卓越,力求达到“如有神助”的境界。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课堂讲解总是下笔如有神,让我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笔下生花,下笔如有神,诗篇如星辰。”
想象一位作家在静谧的夜晚,灯光柔和,笔尖在纸上飞舞,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下笔如有神”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ing flows like water”或“words come effortlessly”,虽然不如“下笔如有神”那样富有诗意和神秘感,但也传达了写作流畅和自然的概念。
“下笔如有神”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写作技巧的赞美,也是一种对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写作技巧,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茅盾《风景谈》:“那又是洋洋洒洒~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有】
5.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1. 【下笔】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