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6:01
招降: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如劝说、利诱或武力威胁,使敌方或叛乱者放弃抵抗,归顺己方。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军事、政治或历史语境中。
招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招”意味着吸引或召唤,“降”则指投降或归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保持了其基本含义。
在**历史上,招降是一种常见的军事策略,尤其在三国时期和战国时期。这种策略不仅涉及军事行动,还涉及心理战和政治谈判。
招降这个词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一方面它可能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可能被视为软弱或背叛的象征。
在个人生活中,招降的概念可以应用于说服他人改变观点或立场,例如在商业谈判或家庭决策中。
在诗歌中,招降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一种内心的转变或接受新的观点:
在风暴的中心,我招降了我的恐惧, 让平静的海洋引领我前行。
招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将军在战旗下向敌军发出招降的呼喊,或者在现代电影中,通过谈判桌上的对话来展现这一过程。
在英语中,招降可以对应为“capitulation”或“surrender”,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投降的物理行为,而招降则包含了更多的策略和心理因素。
招降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这个词不仅有助于理解历史和军事策略,还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其应用的影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招降提供了一个理解复杂人类行为的窗口。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降】
投降。
【引证】
《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曷为不言降。 、 《资治通鉴·唐纪》-每得降卒。 、 《资治通鉴》-琮已降。 、 、
【组词】
降附、 降骨
降服,使驯服。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六卿三族,降听政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其能降以相从也。 、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 《西游记》-[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
【组词】
降发、 降视、 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