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2:34
“乞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请求投降。它通常用于描述在战争或冲突中,一方主动向另一方请求停止抵抗,接受对方的条件,以结束敌对状态。
“乞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乞”意为请求,“降”意为投降。在古代战争文献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历史上,“乞降”常常与战争的失败和国家的屈辱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文化上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类在绝境中的选择。
“乞降”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失败、无奈和悲伤。它可能引发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参与或了解军事历史,可能会在讨论中遇到。例如,在观看历史纪录片时,可能会听到关于某次战役中一方的乞降描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乞降”来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如:
在命运的风暴中,我乞降,
向那无尽的黑暗,低下了头。
在英语中,“乞降”可以对应为“surrender”或“capitulate”。不同文化中,投降的概念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乞降”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战争中的一个行为,也反映了人类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降】
投降。
【引证】
《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曷为不言降。 、 《资治通鉴·唐纪》-每得降卒。 、 《资治通鉴》-琮已降。 、 、
【组词】
降附、 降骨
降服,使驯服。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六卿三族,降听政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其能降以相从也。 、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 《西游记》-[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
【组词】
降发、 降视、 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