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34
国有经济:指国家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国家通过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和管理。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国家的直接干预来调节经济运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有经济一词源于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在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经济的概念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特别是在经济改革和全球化背景下。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它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形式。
对于一些人来说,国有经济可能联想到稳定、安全和国家责任;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意味着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和缺乏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国有经济可能体现在使用国有企业的服务,如公共交通、邮政服务等。个人经历可能涉及对这些服务的满意度或不满意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国有经济比喻为“国家的脊梁”,支撑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国有企业的标志性建筑或设施,如大型工厂、铁路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反映工业化或国家建设的音乐作品。
在不同国家,国有经济的概念和实践存在差异。例如,欧洲的国有经济可能更注重公共服务和福利,而中国的国有经济则更侧重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
国有经济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概念,它不仅涉及经济管理,还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紧密相关。理解和分析国有经济,对于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有】
3.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4.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