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3:24
怆天呼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悲痛地呼喊天地。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悲痛或绝望,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遭遇极大不幸或痛苦时的心理状态。
怆天呼地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增强情感表达,尤其是在描述悲剧或灾难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写作中,它能够有效地传达深层的情感。
同义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哀鸿遍野 反义词:欢天喜地、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怆天呼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在极端情感状态下的呼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极度悲痛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天地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呼唤天地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怆天呼地** 反映了人们在极端困境中寻求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或安慰的心理。
怆天呼地 这个词汇带给我强烈的悲伤和绝望感。它让我联想到黑暗、孤独和无助的情境,以及人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痛苦时的心理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时,我经常遇到类似的情感表达,这让我更加理解人们在极端情感状态下的反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怆天呼地,泪洒荒原。
心碎无声,梦断何处,
悲歌一曲,唤不回春。
怆天呼地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大地上仰天长啸,背景是阴沉的天空和呼啸的风声。这种场景充满了悲壮和绝望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ailing to the heavens" 或 "crying out to the sk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怆天呼地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在极端悲痛时的情感状态。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读者或听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并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1.
【怆】
(形声。从心,仓声。本义: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怆,伤也。 、 《广雅》-怆,悲也。 、 《礼记·祭义》-必有悽怆之心。
【组词】
怆慌、 怆惶、 怆恻、 怆怆、 怆悢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