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0:52
词汇“抚世酬物”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深意的表达。
“抚世”指的是安抚、治理世界或社会,含有以仁德、智慧来引导和改善社会的意味。“酬物”则意味着回报、答谢物质或精神上的恩惠,强调以实际行动来回应他人的帮助或恩情。因此,“抚世酬物”整体上表达了一种以仁德治理社会,并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恩情的理念。
在文学作品中,“抚世酬物”常用来形容那些既有高尚品德又能实际行善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社会责任或个人修养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社会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探讨理想的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准则。
“抚世酬物”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行为的描述中逐渐形成的。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保持了其核心意义,即以仁德治理社会并回报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和“义”,“抚世酬物”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倡导社会责任和个人品德。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无私奉献、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它鼓励人们以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改善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指导我们,还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他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抚世酬物”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抚世以仁心,酬物以行动,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田野中教导孩子们,周围是和谐的社区景象。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抚世酬物”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philanthropy”(慈善)和“stewardship”( stewardship)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帮助。
“抚世酬物”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自是~,一出于正,而异端无实之说,了若不经意。 ★明·宋濂《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
明·宋濂《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自是~,一出于正,而异端无实之说,了若不经意。”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酬】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酬,主人进客也。
【组词】
酬献、 酬劝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