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6:14
太平:字面意思是指社会安定、没有动乱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和平、安宁、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
“太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天下太平”。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社会安定、秩序良好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太平”常与“盛世”联系在一起,如“太平盛世”,象征着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往往渴望“太平”,希望社会回归安定。
“太平”一词给人以安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平静的生活、和谐的社会关系。它影响着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表达。
在个人生活中,“太平”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如“我们家一直很太平,很少有争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太平岁月里,花开不败,人心如水,静谧而深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鸟语花香,人们安居乐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传达出平和安宁的氛围。
在英语中,“太平”可以对应为“peace”或“tranquility”,虽然含义相近,但“太平”更强调社会秩序和集体的安宁。
“太平”一词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太平”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